自闭症孩子 “会背”≠“学会”!90% 家长都踩过的干预误区
“孩子能背出 100 个单词、认全所有水果,怎么问‘苹果和香蕉有什么不一样’就答不上来?” 这是无数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困惑 —— 到底是孩子学会了知识,还是只是机械背下了答案?
就像幼儿能流利背诵 “床前明月光”,却不懂 “月光像霜” 的比喻;很多自闭症孩子在干预中,也陷入了 “认知堆砌” 的陷阱:老师一遍遍教 “这是狗”“这是猫”“这是汽车”,孩子靠重复记住了名称,却从未理解 “狗会叫、猫会跳” 的特征差异,更谈不上建立事物间的关联。
这种 “背出来的认知”,在简单知识层面或许能看到效果,但一旦遇到需要分析、判断的高阶问题,就会立刻 “露馅”:比如问 “下雨了该带什么出门”,孩子可能只会机械说出 “雨伞”,却不明白 “雨伞能挡雨” 的逻辑;问 “饿了该做什么”,也无法将 “饿” 和 “吃饭” 建立起因果联系。
真正的干预,从来不是 “教孩子认识什么”,而是 “帮孩子理解为什么”。思维能力的发展,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:先让孩子感受 “狗会跑、会摇尾巴”,再对比 “猫会走、会喵喵叫”,才能慢慢学会区分;先体验 “下雨会淋湿衣服”,再关联 “雨伞能遮雨”,才能理解工具的用途。
别再用 “能背多少” 衡量孩子的进步,帮他们打通 “认知” 到 “理解” 的关卡,才能让知识真正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才是自闭症干预最该抓住的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