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自闭症学校
关键词: 自闭症 孤独症 孤独 感觉统合 奥尔夫音乐 强化物 注意力集中 口腔运动

新闻中心

您当前位置:长沙星舞门自闭症训练学校 >> 自闭症资料 >> 认知理解 >> 浏览文章

自闭症孩子尖叫、打滚、撞头?别再错怪孩子!

2025/9/15 16:18:44 本站原创 佚名 【字体:
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崩溃时刻:正忙着做饭,自闭症孩子突然尖声哭闹;刚想教他认卡片,他就猛地把额头往桌子上撞,红印子瞬间浮现;拒绝穿衣服时,甚至直接躺倒在地上打滚,任你怎么哄都没用?
 
很多家长面对这些 “问题行为”,第一反应是焦虑、无奈,甚至觉得孩子在 “故意作对”。但真相远比你想的更扎心 —— 自闭症孩子的每一个看似 “捣乱” 的行为,背后都藏着明确的目的,而很多时候,正是家长的应对方式,让这些行为一次次被强化。
 
有的孩子发现,只要自己尖叫,正在忙碌的妈妈就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跑过来;只要往地上一躺,全家人都会围着他哄劝,这种 “被关注” 的感觉,成了他重复该行为的动力。还有孩子在上课时撞头,并非 “自虐”,而是发现只要这样做,就能逃避不想参与的课堂活动 —— 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“撞头 = 不用上课” 的关联在他心中逐渐固化,行为自然越来越频繁。
 
更容易被忽视的是,部分孩子因脑电不平衡,会通过咬手、大喊大叫、手舞足蹈来寻求生理刺激。最开始可能只是偶尔的小动作,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用更合适的方式(比如提供触觉玩具)替代,任由这种行为持续,它会慢慢升级,甚至叠加 “求关注”“逃任务” 等多重目的,后期干预难度大大增加。
 
还有很多孩子,因为从小缺乏语言表达能力,想要某样东西时,只能通过哭闹、蹦跳来传递需求。而家长每次都 “读懂” 并满足后,孩子会默认 “哭闹比说话更有用”—— 这种长期的 “行为替代语言”,让他们失去了主动学说话的动力,问题行为也随之被 “巩固”。
 
其实,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从来不是 “无理取闹”,而是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时,最直白的 “求助信号” 或 “沟通方式”。家长只有先看懂行为背后的目的 —— 是想获得关注?逃避任务?还是寻求刺激?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,避免在不经意间 “喂养” 了问题行为。毕竟,停止错误的强化,才是帮孩子改正行为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