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中针对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矫正
自闭症是儿童终身疾病,当一个孩子得了自闭症的时候家长也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,出了帮助孩子好好训练之外家长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,这样才能有利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。下面介绍几种调价心理的方法:
1、承认你体验到的压力和现状。首先要抛弃错误的内疚心态。我们知道自闭症的产生绝大部分不存在家长的过错,不必要自责,也不需要对环境过于敏感。相反,家长完全可以坦然的承认现实,积极地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措施。
2、理智地制定自闭儿的康复训练计划。掌握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是必要的,密切关注自闭症的研究现状,然后根据家庭条件和儿童的现状,与一家正规的训练(研究)机构保持真诚的合作,共同制定一个康复计划,当然这个计划可以分为短、中、长期,这样既有利于自己保持信心,又能做到临而不乱,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。
3、与家庭成员、其他自闭儿家庭和专业机构(包括心理学专家)结成“战斗”联盟。人多力量大,联盟的存在可以使你时刻看见希望、看到进步、保持长久的与病魔作斗争的心理能量。
4、定期找专业的心理专家调适心理,释放负性情绪。这一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。
5、适宜的期望值。自闭症必竞是一个世界级难题,自闭儿的愈后也很难预料,家长们只需要求自己尽最大力量,不要大过强求突变的效果,因为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想法。
6、保持一份“公共”心态。自闭症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,家长们可以把自己的内在环境调整到为全人类在奋斗的“公共”心态,这样既能为自己增添无穷的斗志,又能使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。
7、永不放弃、永不言败。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虽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但只要有付出,就会有回报,这是普遍真理!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,会不断有更多的人来和你并肩战斗,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,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,严格讲起来应该要“因人施教”,就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设计一套专属的矫正方法。的确是很难把 A 个案成功的模式套在 B 个案上。但是长久下来,我发现矫正孩子偏差行为的方法是有大原则可循的。我把这些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。
在准备给孩子设计矫正法前,家庭要建立大前题,「什么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」,这好像是告诉你要制定家规一样。没错,就是要定家规,不只是要订给孩子遵循,同时也是要让大人有“规”可循。例如,我给彩虹的家规是:
1.不能打人。
2.不能踢人。
为什么我这样订?因为这两个行为是我们最不能接受的,也是彩虹急需被矫正过来的偏差行为。既然我已决定以这两个偏差行为做为矫正目标,那么就是打人或踢人是不被接受的行为;而且是全家人都不能有的行为。我要彩虹不能打人,那我也不能打彩虹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要让彩虹知道「打人是不能被接受的行为」,那么在彩虹眼里,为什么大人就可以打小孩?为什么小孩就不可以打小孩?
全家人的态度都需一致,放弃我们常会发生的所谓“黑脸白脸”。最常见到的就是在一个家庭里,妈妈气急败坏的要处罚犯了错的孩子,爸爸看了不忍心,跳了出来替孩子求情或是把孩子带走。对于需要矫正偏差行为的孩子来说,这会给孩子一个矛盾的印象,孩子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能接受这个行为而爸爸可以接受?那么孩子就会持续的出现偏差行为,甚至会越来越厉害,不断的挑战。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,全家同心协力,一致的让孩子知道“你犯错了”。孩子都是很灵活的,很快的就会学到“我不能这么做”。这样偏差的行为很快就可以矫正过来。
不要骂、不要打。大人是小孩学习的最佳模范,大人骂小孩打小孩的样子,自然会在小孩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当孩子要打人或是骂人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会模仿大人的样子。我常会跟妈妈们讲,你今天骂小孩,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小孩比你更会顶嘴,更会骂人。你今天打孩子嘴巴,明天小孩就出去打别人嘴巴。所以,记住我说的,不要骂、不要打。那要怎么处罚呢?
处罚的重点在于技巧而不在方法,罚站、关厕所、罚坐等等方法都可以,但技巧要抓住并且坚持,你会发现事半功倍。
当孩子犯了家规时,不要讲一大堆骂一大堆的,孩子不见的听得进去,也可能听不到你为什么生气的原因。你只要用很严正的口气告诉孩子“不行打人”或是“不可以躺在地上”。然后进行处罚。
英文的处罚叫 Time-Out,中文是暂停的意思,故名思意就是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几分钟,而 Time-Out 时,爸爸妈妈要装做没听到没看到被 Time-out 的孩子。抓住“暂停”的真正精神。我举彩虹的例子来说明,相信大家就更容易清楚明白了。
只要彩虹打人。我们什么话都不说,不骂他不讲他,只讲“不可以打人,处罚五分钟”,然后带他到一张椅子,让他坐下。然后我们就走开,眼睛不看他,不跟他讲话。但是为了怕彩虹有什么危险举动,我们会偷偷瞄他一下,知道他安全就可以。
五分钟之内,眼睛不看他,不跟他讲话,不对彩虹的任何行为做任何反应。彩虹刚开始时会在 Time-out 的椅子上又跳又哭又踢墙的,不理他。让他哭让他闹让他发泄,也就是说只要他不离开那张椅子,随便他要怎样都行。让他在 Time-out的椅子上发泄他的情绪或是被 Time-out 的委屈感;或许他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。 如果彩虹跑离那张椅子,同样也是一句话也不说的,把他带回 Time-out的椅子,刚开始可能会用拉的带回椅子上坐,但重点都是一句话也不要跟他说。五分钟到后,告诉他时间到了,可以离开那张椅子了。如果在五分钟内他都没离开那张椅子,我们会告诉他我们很喜欢他乖乖的坐在那里五分钟。
既然我们列下了规矩,打人、踢人会被处罚。那么不管在哪里,家里或外面,只要犯了,就要坐下五分钟。原则抓住,几次后孩子就发现爸妈的坚持,或许刚开始会想试着挑战我们,看看爸妈有没有什么漏洞。但我们非常坚持,而且严格执行,彩虹就明白这不是开玩笑的,慢慢的当他要出手打人之前就会愣一下,然后收回手来。逐渐的,打人的次数减少了,行为矫正就见到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