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 “软暴力” 伤害自闭症孩子,教育应有温度
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,我们都怀揣着让孩子成长、蜕变的美好期许。但你是否想过,有一种伤害,正以 “教育” 之名,悄然侵袭着自闭症孩子的世界?
曾见过这样一幕,在一间小小的康复教室里,一位老师为了让自闭症孩子不再频繁地捂耳朵、尖叫,每当窗外传来嘈杂的装修声,就强行按住孩子的双手,让他不能有任何躲避的动作,哪怕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颤抖,满脸惊恐与不适,老师也未曾松手,只为了让这个 “捂耳朵” 的行为彻底消失。这一幕,看得人心如刀绞,可更令人痛心的是,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。
身为自闭症教育领域的从业者,我必须严肃地说,绝不能以孩子身体极度的不舒适为代价,去换取某个行为的短暂 “矫正”,这不该是老师的所作所为,为人父母者,更应深知其害。想想看,平日里那些让你稍感不悦的声音,若是有人强迫你持续聆听,你内心会作何感想?必然是抗拒、愤怒与痛苦交织。自闭症孩子亦是如此,甚至他们的感受会被成倍放大。
就拿装修声来说,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,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点小插曲,尚可忍受。但对于自闭症孩子,那尖锐刺耳的声响,宛如一场灭顶之灾。他们的感官系统本就异于常人,噪音的刺激会瞬间让他们陷入极度的不安,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不良反应,心跳急剧加速、呼吸变得急促,甚至可能呕吐、眩晕。
所以,当面对自闭症孩子对某种声音极度排斥时,我们要做的,是给予温暖的接纳,而非强硬的改造。像那位苦恼的妈妈,我诚恳地建议,试试温和的替代法,用孩子喜爱的轻柔音乐,巧妙盖住外界噪音;或是采用奖励机制,当孩子在噪音环境中能保持相对平静,就给予他心爱的小贴纸、小零食;再不然,及时帮孩子回避噪音源,给他营造安静舒适的小天地。唯独,千万别让孩子在恐惧中,被迫 “服从”,那不是教育,那是打着教育幌子的 “软暴力”,真正的教育,永远是带着爱与温度,呵护每一颗独特而脆弱的心。 让我们一起,为自闭症孩子撑起一片温柔的成长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