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自闭症学校
关键词: 自闭症 孤独症 孤独 奥尔夫音乐 感觉统合 强化物 注意力集中 口腔运动

新闻中心

自闭症案例分析(排斥训练的孩子)

2010/11/19 7:42:07 本站原创 佚名 【字体:

 

自闭症案例分析(排斥训练的孩子)

孩子情况:自闭症。九岁,语言仅限于他喜欢的东西的几个单词,而且发音很不清楚,对于陌生人来讲,只能算是一个无语言的孩子。他有严重的自残行为,撞头,据他妈妈说,已经撞坏了家里的好几块玻璃。他的认知程度十分低,除了一步模仿,其它的认知能力都很弱,不分形状颜色、不能指认五官、不认数字字母。他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ABA训练,除了去特殊学校上学,据孩子妈妈说,有一些零散的训练,都是以玩为主。因为我的日程已经完全排满,所以只能一个星期去做一次训练。从初接这个案子开始,我就知道有一场长期抗战要打了。

第一次训练,孩子在妈妈的陪同下,在小桌子面前坐下来。没有做几轮训练,孩子就坐不住了,哭闹、抓人、打人并且撞头。桌子前面是坐不住了,满地打滚。他哭打的时候,我就在他的一旁,冷眼看着,不阻止也不反应,只在他撞头的时候阻止他。在他哭闹的间隙,我和他坐在地板上又做了几轮训练。趁他的情绪渐渐稳定,我又试着让他坐回小凳子上,指令刚一下,他就立即又哭闹起来,于是继续前面的应对方法。妈妈试图劝说他,我阻止了,这个时候,越是劝说,他会越觉得有机会逃避。在和他对抗的过程里,感觉孩子妈妈始终是孩子的一个“希望”,所以我让妈妈离开了房间。果然,没有一会儿,孩子的情绪就平稳了很多。最终,我还是坚持在孩子坐回了小凳子上,并且做了几个回合的简单模仿,才结束了当天的训练。

第二次的训练出奇地顺利,孩子不哭不闹地坐了一个小时,完成全部的训练。那天我对孩子的妈妈说,反复是一定会有的,还是要做好抗战的思想准备的。

第三次训练,果然又出现哭闹撞头的情况,接下去的几次训练也是如此。但孩子的撞头的行为明显减少了,不仅是减少,而且是减到相当低地情况(每次训练出现一到两次)。据孩子的妈妈汇报,她严格接受了我的建议,在日常生活里不再在孩子撞头的时候满足他的要求,所以孩子平时撞头的行为也在明显的减少过程里——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进步,而且从时间上来看,算是十分见效果的。

从前两次训练开始,虽然撞头和攻击的行为是明显减少了,但孩子哭的时间明显增多了。根据我的观察,哭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训练的逃避。前一次训练,孩子哭了大半个小时;上一次训练更夸张,我一进门,孩子就开始哭上了。孩子的妈妈对我还是很信任,把孩子送进房间之后就离开了。我还是坚持完成了两次的训练,每次都在孩子哭停并且做几个回合的训练之后才结束当天的训练。每一次训练结束,我都会留点时间和孩子妈妈讨论一下孩子最近一个星期的情况,以及当天训练的情况。前几次的哭都有各种可能原因的影响,虽然逃避训练是最根本的原因:一次是因为孩子身体不好;而另一次是因为训练过程中用作强化物的饼干吃完了,我带孩子去向妈妈再要饼,所以中途让他离开了训练的房间。但上一次去的时候,孩子在看到我到的时候已经有情绪上的反应,进了房间就开始哭,那就是对训练的一种很大的排斥了。所以,从上次训练回来,我一直在筹划这一次去要做什么样的应对。

1. 强化物的方面,在前面的训练进展过程里,已经作过多种尝试,现在找到他最喜欢吃的饼干、巧克力还有虾条。同时,妈妈尽量做到平常不让孩子接触这些食物,训练前也不让他吃得太饱。在训练的过程里,基本上几秒钟就可以接触到强化物,所以也已经是高强度的了。所以,暂时来讲,强化物方面没有办法做到更多的改进了。

2. 不坐桌面。孩子在地板上训练的时候,情绪上的反应明显会低一些,所以把训练改到地板上会是可能的可行方案之一。然而,孩子已经九岁,身高比较高,服从性却比较差,所以一些训练在地板上进行的难度就会比较大。桌面是迟早要坐上去的,现在如果放弃桌面,靠着一星期一次的训练强度,这个过程将会拉得很长。而以孩子目前的认知程度来讲,能快点进入训练状态是重要的。把这个作为备选方案之一。

3. 在前期的训练过程里,我没有用过任何惩罚的方法,只用了忽略和强化。所以,在对应的手段方面,应该没有什么是直接引起孩子情绪反应的,所以也没有可删减项。

在我今天去给孩子做训练之前,我都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,想来想去,似乎唯一的办法还是要把桌面训练挪到地板上去。但我估计,孩子对训练的排斥心那么重,即使把训练挪到地板上,也仍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的。不过,在没有看到孩子今天的状态之前,我也是没有办法做决定的,所以一直处在“琢磨”期。

我到达孩子家里的时候,孩子在院子里玩,看情绪还可以。妈妈对他说,要上课了,他的脸色马上多云转阴;一进入房间就乌云密布了;妈妈让他坐到桌前的小凳子上,我坐在他的对面,他一扁嘴,开哭。孩子妈妈一看到孩子哭,立即转身准备离开房间。从上一次训练,到这一次训练,同样是一坐下来就哭,原因应该是对训练的逃避是基本肯定了。我当时想到的是,强化物暂时没得加,而我自己在训练中也已经保持了和蔼的态度并且以鼓励和夸讲为主,那什么能更进一步安抚孩子的情绪呢?——孩子的妈妈。当初坚持让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离开房间,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哭闹不可能让他逃避训练,妈妈也不会来救他——这一点,在经过前几次的训练后,孩子应该已经明白:从他撞头次数的减少中,可以推断这一点。那么现在如果让孩子的妈妈回到他的身边,则应该可以算是额外的强化物,并且对他的情绪起到安抚的作用。想到那里,我叫住了正关门的妈妈,让他陪着孩子训练。妈妈在桌子边上坐下,并且安慰了孩子,而我在孩子哭停的时候,跟他做了几个回合简单的“看”训练,马上给强化物。孩子又小哭了几回,每回持续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,之后就渐渐恢复了平静。随着训练的项目一样一样的进行,我们时时地夸讲孩子,给强化物;妈妈也会夸讲孩子,并且在项目的间隙与孩子互动一下。在坚持了差不多四十分钟的训练之后,孩子又有小哭,但也是很短的时间又被我们拉回了注意力。最后,整场训练很顺利地在孩子情绪极佳的状态里结束了,一共1小时15分钟。

训练后,和孩子的妈妈做了一点讨论。虽然训练的时间并不久,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在孩子的哭闹里进行的,但孩子的很多进步已经可以看得到。1, 孩子已经学会把手好好地放在桌上,等待一个回合训练的开始;2, 在做叫名反应的训练的时候,孩子的目光对视非常好,对名字的反应也很快;3, 在项目间隙中,我会给孩子一个玩具玩,以给我半分钟的时间做下个训练的准备工作;在下一个项目开始前,我会给指令让孩子把玩的东西还给我,孩子执行的非常好;4, 在一些训练项目上有小小的进步。最主要的进步是,孩子撞头的行为已经基本消除(至少在训练中)。

很多家长都提过孩子在训练中哭闹的问题,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坐下来。在我以往接的案例里,我都没有碰到过坐不下来的孩子。一般来讲,在介入训练的初期,孩子的哭闹现象是经常发生的。但只要有高质量的强化物,并且把训练项目的内容降低,多用辅助,孩子多半很快就能坐下来,而且是做桌面的训练,并不是相对随意的地板训练。这个过程里有三个要点:1, 要有有效的强化物的支持;2, 训练老师要能创造一个温和饱满的训练环境,从而缓解孩子的排斥心和焦虑感;3, 对于孩子的不正确的逃避行为一定要忽略,并且坚持执行应该的训练项目。

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,应该说有一定的学习能力,但对训练的焦虑感却是特别的强。他的哭闹明显是对训练的逃避,由于在哭闹的过程里,训练没有办法进行,所以这个行为多少是得到强化的——指令的延迟。而孩子在情绪上的焦虑也是不可忽略的,这个可以从孩子的表情变化中看出来——从我到达,到他进入房间,到坐上桌面的整个渐变过程。这一次的训练课,通过孩子妈妈的陪伴,我们成功地安抚了孩子的焦虑情绪,使得训练可以顺利地进行。我要求孩子的妈妈在下几场的训练中能抽时间继续陪伴孩子,虽然行为的反复是可预期的,但我也期望着一个好的良性循环——听从指令、得到强化物、得到妈妈和我的夸讲、并且有好的互动、从而觉得训练并不是压力太大的活动、从而渐渐愿意更听从指令。

通过这个案例,我想说的是,当我们面对在训练中哭闹的孩子,需要多方面的去想办法。老师要从强化物、训练方法、训练环境、训练内容等方面去改进;而家长则需要充分地配合,该忽略的时候要忽略,该安抚的时候要安抚——这就需要首先判定孩子每一次哭的原由和可能的强化因素。没有坐不下来的孩子,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训练环境和方法!

转载至:以琳